大便时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很多人把它归结为上火。因为生活中,我们的饮食一有变化,肛肠就会有反应,不注意休息,压力大,很容易出现便血。
专家指出,便血是消化道出血经肠道排出后,粪便带血或全血便,颜色可以是鲜红色、暗红色和柏油样。血便的颜色取决于出血的位置、出血量和血液在消化道停留的时间。下消化道出血,大便常呈鲜红色或暗红色。上消化道出血,大便往往呈柏油样。
1、便血呈黑色:常见出血部位:食道静脉曲张出血、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食道癌、贲门癌、胃癌、癌(腺)体破坏出血、胆道出血等。血量有多有少。
2、便血鲜红色量多:良性疾患,包括内、外痔,肛裂,大肠息肉,肛瘘等,便血颜色也不完全一样。根据血的颜色及血量的多少也可以区分开。内痔出血量较多,显鲜红色,排便时出血,停止排便后出血一般也停止,并且敷在大便表面,或单独是血,肛门不疼痛。
3、鲜便血红色量少:肛裂出血,呈鲜红色,但量较少,肛门疼痛,血敷在大便表面,或手纸上有血。
4、便血呈果酱色:病因分析--下消化道出血:肿瘤引起的便血,从颜色上看不是鲜红色,而是像果酱色,颜色较暗。这是因为瘤体组织较脆,易烂,易脱落。在食物残渣及大便通过时的阻力作用下,引起瘤体组织坏死、脱落,或与之相混,或敷于表面,一起排出体外。所以,血的颜色也不是鲜红色的。
5、脓血便:结肠炎引起的便血一般为脓血便,拉大便时出血怎么回事,量可多可少,颜色不鲜、较暗,敷在便表面,脓与血相混。肛瘘引起的便血,也是脓血便,但它是间断性的,不定期或定期发作,量可多可少,发作时或发作前有臀部、肛门内或肛旁疼痛感,也可以有发热,不能坐等症状。
一、疼痛性拉大便时出血常见于:
1、肛裂;肛裂便血特点是排便时有撕裂或刀割样疼痛,排便后疼痛常持续几十分钟或几小时不等。
2、外痔发炎;痔发炎便血,自觉肛门处有肿物,疼痛、肛门坠胀,排便后擦手纸时有少量鲜血。保守治疗同肛裂坐浴方法相同,但最好还是手术治疗。
3、肛管癌;者得了肛管癌,自己可以发现肛门有较硬的肿块,早期可能无痛,晚期可有疼痛和便血。肛管癌最好的治疗方法是手术。
4、肛门脓肿或肛门异物;肛门周围起脓包破溃或有鱼刺等异物卡在肛门口时,可引起感染,并伴有疼痛、便血。此时,必须通过手术治疗才能缓解症状。
二、无疼性拉大便时出血常见于:
1、内痔。特点是便血时,血色鲜红呈滴沥状或喷射状。排便中或便后出血,由于质硬粪便擦破黏膜,或因排便时过于用力,血管内压力增高,以致曲张静脉血管破裂引起出血。
2、直肠癌。便血特点是血色暗红,常混有黏液附在大便表面,常伴有大便次数增多、肛门下坠感等症状。
3、直肠息肉。直肠息肉便血常见于未成年人,为鲜血、被盖于粪便表面而不与其混合。直肠下端的带蒂息肉排便时可脱出肛门外。
白癜风怎样快速治疗治疗皮肤病专科医院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