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病。中医概为舔唇疳、鼻慝疮、唇生核、唇疮、口吻疮、木唇、唇疔等。相当于西医的湿疹糜烂型唇炎、干燥脱屑型唇炎、单纯性唇炎、剥脱性唇炎、腺型唇炎、肉芽肿性唇炎等。本病与内因有关,如消化糸统、呼吸系统功能失调、精神状态异常、饮食不节,嗜烟、饮酒、辛辣刺激食物及局部外用化学物质制品剌激、环境不良影响、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有关。
一.关于唇红干燥、脱屑、皲裂、滲血等症简介
[干燥脱屑型唇炎]西医认为病因不明,可能与精神因素、咬唇、舔唇、化妆品、唇膏等有关。本病好发于青春期男女。下唇多于上唇,也有双唇并发者。症见唇红部分呈弥漫性潮红,附有干燥糠秕样鳞屑。唇红干燥,唇皮肤黏膜变厚,伴有皲裂,嘴动作时则裂口岀血,疼痛,经久不愈。或有持续数年者。
中医称之为舔唇疳,相当于西医的干燥脱屑型唇炎、口周色素性红斑病、或称其为着色性口唇红斑。其病因均是舌头舔及口唇周围所致。有些人习惯舔唇,越舔越干燥,越干燥越舔,形成恶循环。中医文献中称之为"舔嘴疮"。如清代《外科证治秘要.舔唇疳》记载:"舔唇疳,多见于小儿唇四旁,红赤无皮,不时皲裂,欲以舌舔之″。本病多见小儿及伴有脂溢皮炎及酒渣鼻倾向的妇女。皮损对称分布于口唇周围,病程长久,经过缓慢,时有反复,短时间内难于彻底根除。
[防治法]1.一般嘴唇干燥,多因缺少维生素,缺少水分。主要表现嘴唇干燥,皱纹较深,堆积废皮,甚至皲裂。2.去除咬唇、舔唇口习惯,避免用手撕揭皮屑等不良习惯;戒烟戒酒,忌食烫热饮食及辛辣等食。3.注意化妆品接触性皮炎,避免接触合成色素唇膏刺激,注意化妆品质量及药物不良反应。4.外用护理:特别推荐福德堂研制的"福德生润唇膏″(详见说明)。
二.唇红及鼻唇沟处湿疹、糜烂、红肿等症简介
[湿疹糜烂型唇炎]又称之为光化性唇炎等。西医认为本病可能与精神、局部感染病灶有关。患者可能与各种长期的慢性持续性刺激唇部有关,可因高温环境,或风吹日晒有关。或因食物刺激,或服用药物或日用化学品刺激,如含铅等唇膏,某些化合物与光线反应所致本病。
中医鼻慝疮,相当于西医的湿疹糜烂型唇炎、鼻唇部湿疹、皮炎等。一种从鼻孔累及唇部生疮的疾病。或小儿因鼻涕淹渍而致为特点的疾病。多发生于个别贫困地区的小儿。清代《外科大成.鼻慝疮》记载:"鼻慝疮,生小儿鼻下两旁,由风热客于肺也。流汁浸淫,痒而不痛"。内服泽泻散,外搽青蛤散"。本病因饮食不节,脾胃运化失职,湿邪内蕴,寒邪渐生,阻于肺经,填塞孔窍,或因外感风热、风寒之邪所致本病。
[防治法]1.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冒。2.补充营养。3..外用药。特别推荐福德堂研制"福德生止痒凝胶″。具有清热燥湿、消风止痒功效,亦适用湿疹糜烂型瘙痒等症(详见说明)。
三.唇肿胀变厚、橡皮样硬、木胀等症简介
[肉芽肿性唇炎]西医有人认为本病是一种独立疾病;也有人认为可能是一种迟延性超敏反应,可能与遗传、感染等有关。好发于青春期后,多见上唇肿胀变厚,起初呈突发弥漫性肿大,唇红颜色正常,但反复发作后,肿胀加剧。
中医的"唇疮,相当于西医的肉芽肿性唇炎,是一种嘴唇口角处肿胀肥厚,燥裂或生疮为特征的疾病。其它还有接触性唇炎、光线性唇炎、剥脱性唇炎等名称。如隨代《诸病源候论.吞疮候》记载:"脾与胃合足阳明之经,胃之脉也。其经起于鼻.环于唇。其支入络于脾。脾胃有热气发于唇,则唇生疮"。本病多见于中、青年人,男性高于女性。一般始发于单唇肿胀,而后双唇唇肿胀,偶发双唇。或伴有唇疮,病程长久,经过缓慢。
[防治法]1西医对症治疗包括局动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手术,外贴敷法及全身消炎抗菌药物治疗。.2.中医内服药物方选清脾除湿饮化裁。外用冷敷中药法。如口唇肿胀肥厚、脱皮结痂、干燥皲裂,或渗岀津液血水,灼热痛、基底艳赤者,特别推荐福德堂研制"福德生玫瑰红膏"(详见说明)。
四.嘴唇周围红斑、丘疹、丘疱疹及鳞屑症简介
[口周皮炎]是一种以口唇周围皮肤迭起红斑、丘疹、丘疱疹及鳞屑为特征的疾病。因其好发于口吻部,故中医称之为"口吻疮″,又称"肥疮"、"燕口″等名。如隨代《诸疬源候论.口吻病候》记载:"足太阴为脾之经,其气通于囗。足阳明为胃经。手阳明为大肠之经。此二经并挟于口。其腑藏虚,为风邪湿热所乘,气发于脉,与津液相搏则生疮,恒湿烂有汁,世谓之肥疱,亦名燕口"。本病好发青壮年女性,皮损部对称分布于口周,下颏、鼻侧等处。口周常有一圈狭窄的正常皮肤不受累及,上下唇红正常。病程长久,反复不愈。日晒、寒冷、饮酒、热食等,常可使皮损和症状加重。本病因恣意饮食炙煿,或多饮茶酒,饱食肥甘,导致湿热內蕴,循经上犯,或脾胃积热,复受风邪,搏于口周等,均能致病。
[防治法]1.饮食有节,忌食肥腻辛辣刺激食物,;适量饮用茶酒,慎防风寒湿邪侵袭。2.中药治宜清泄脾胃,祛风散邪法。治法,方选泻黄散化裁。3.外涂法:如症见口周围迭起粟疹,上有水疮,或有脓疱,黄白相兼,基底潮红,自觉灼热瘙痒者,外用药治之。特别推荐福德堂研制"福德生祛痘膏"外敷。且有清热解毒等功效(详见说明)。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