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急,病程短,局部皮损初起,皮肤锨红潮热,轻度肿胀,继而粟疹成片或水疮密集,渗液流津,瘙痒难忍,抓破后有痛感,伴身热口渴,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来弦数。
2湿热型起病较缓,局部皮损多为丘疹,丘疱疹及小水疱,皮肤轻度潮红,瘙痒不休,抓破后糜烂渗出液较多,伴有身倦微热,纳呆乏味,大便不干或溏,小便短涩。舌质淡红,苔白腻或淡黄腻,脉来濡数。
3血虚型病情迁延反复,瘙痒无度,皮肤干燥脱屑,粗糙发裂,局部糜烂流少量黄水,皮损多呈对称性分布,皮损处有结血痂、鳞屑,大便秘结,小便黄少。舌质偏红,苔净,脉象细数。
4湿阻型病程日久,缠绵不已,皮肤粗糙肥厚,伴明显瘙痒,局部皮损处搔痕、糜烂,抓后津水淋漓,渗液浸淫,皮疹色暗,泛发全身或局部,身重乏力,胸闷纳呆,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质淡胖,舌苔白腻,脉来濡缓。
中医学还认为湿疹是由于脾失健运,湿热内生,或兼感外邪,风湿热阻于肌肤所致。正所谓“内伤脾胃、百病由生”,除了身体阴伤、饮食所致的水湿内停之外,外邪,如外感风热等与内蕴的水湿结合也可以形成湿热。所以,如果不及时调节脾胃功能,那么湿气或湿热之气就会传导于全身组织。因此,中医治疗湿疹要健脾胃,去除了滋生湿疹的温床,效果自然就会比较理想。日常要做到合理饮食,每天定时定量,饮食以营养清淡为宜。不宜过饱、过食甘肥厚味、嗜酒等。另外,不规律饮食及不洁的饮食也会导致脾胃功能下降。因此,要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五谷类,并合理搭配肉类。
治疗湿疹组方——龙血树叶粉+茯苓粉清热解毒、除湿止痒温馨提示:湿疹不仅要治,更要靠“养”,切忌烫、抓、洗。湿疹患者大多饱受越抓越痒的痛苦。湿疹即使再痒,也最好不要去抓它,不仅如此,湿疹有渗液的部位还应保持干燥,尽量少洗,避免接触化学洗涤用品、皮毛制品、肥皂、人造纤维等,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勤换衣服,使皮肤保持清洁,忌用热水、肥皂等刺激性较强的洗涤剂洗患处,并保持情绪安定,切勿焦虑、忧郁。饮食宜清淡而富于营养,忌食海腥发物及腥辣食物,如酒、烟、羊肉、鱼、虾等食品。平时保持大便通畅,睡眠充足。
版权声明:淞茂中医服务平台1、本文由淞茂中医服务平台统筹编撰;2、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3、部分文章的图稿来源为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