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中医药文化弘扬中医药国粹
发挥中医药优势展示中医人风采
很多人可能认为,小孩子不容易得肛肠疾病。事实上,由于婴幼儿的特殊生理特点,他们常常容易得上肛肠疾病。特别是肛瘘疾病,那么小儿常见的几种肛肠疾病有哪些?类型一:先天性巨肠症
它是胎儿的直肠、结肠、乃至小肠的粘膜下层和肌间缺乏神经节细胞,病肠失去有规律的蠕动,新生儿出生后即出现便秘、腹胀,如不及早诊治可发生结肠炎,甚者可肠穿而危及生命。
类型二:先天性肛门直肠发育畸形
俗称先天性无肛。是胎儿的肛门直肠发育出了问题,未能形成正常的肛门直肠,它分为高、中、低三种位型。该病常伴有控制排便的肛门括约肌缺损,直接影响生活质量。
类型三:肛瘘
肛瘘是皮肤细菌或肠道细菌引起的肛周感染,少数是结核杆菌感染或外伤所致。有的女婴有肛门的直肠前庭瘘也是细菌感染所致。
类型四:直肠息肉
小儿便血的最常见原因是直肠息肉,它也是小儿肛肠外科最常见疾病,可占约30%。其形成原因可能与遗传因素、炎症(如痢疾)、机械性慢性刺激(便秘、粗糙的粪便)、病毒等有关。息肉的形状一般犹如一粒带蒂的小葡萄,颜色由淡红、深红到紫色均有,表面可像桑葚或杨梅的刺状,数目可单个或者多个,距离肛门口可近可远,有时可因排便而被带出到肛门外。这种息肉引起的便血一般颜色鲜红,附着在大便表面而不互相混合,少见单纯血便而无粪质者。细心观察可在粪便上看到沟槽状压痕,为粪便通过息肉时所造成。小儿一般无腹痛、里急后重等。长期少量出血可以引起小儿贫血,息肉还可能引起肠蠕动紊乱诱发肠套叠。
类型五:肛裂
多因粪便干结引起,常发生在肛管后方正中,用双手稍加分开一下肛门可以看到这一裂隙,肛裂时出血量少,色鲜红,附在粪便表面或在手纸上可见;排便时剧烈疼痛,小儿因而哭闹、不愿排大便,又使患儿大便更加干燥,致肛裂长久不愈。
类型六:肛门周围脓肿
小儿,尤其是新生儿、婴幼儿皮肤娇嫩,容易因大小便浸渍、粗硬不洁尿布的摩擦、粗糙手纸的损伤等,致化脓性细菌侵入引起。全身也可发热,小儿可有哭闹、拒食、呕吐现象。如未治疗可化脓溃破流脓形成肛瘘。
类型七:肛门瘙痒
小儿肛门瘙痒的一个常见疾病是蛲虫病。蛲虫寄生在肠道,雌虫往往在夜间爬出肛门外排卵,虫卵污染手指、衣被,然后直接或经过扬起的灰尘进入消化道,再发育成成虫,因此发生自身的重复感染或感染他人。肛门瘙痒往往发生在夜间,影响睡眠。家长可在小儿入睡2-3小时后,检查肛门周围皮肤皱褶处,可发现白色线头样的成虫。
类型八:脱肛
婴幼儿的直肠与肛管上下处在一条直线上,与周围组织比较松弛,肌肉比较薄弱(尤其是营养不良或有消化性疾病患儿),在2岁前后开始坐便盆排便,此时会阴底部所受腹压要大,如有便秘需要使劲摒气,延长坐盆时间,或频繁腹泻,或有咳嗽、包茎、尿道膀胱结石等增加腹压的情况,均容易引起脱肛。脱肛初始仅在用劲排便时出现,便后可以自动缩回,后来可能要用手帮助送回去,不大便时(如哭闹)也可出现。如长时间不将它送回,可发生水肿、渗血、溃疡而引起坠胀、疼痛、里急后重、流脓血粘液。绝大多数脱肛的患儿可在5岁之前自愈。
科室简介
医院肛肠科是一个最具有中医特色的手术类科室,拥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史,医护人员11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人。具有丰富的特色治疗经验。病区设在住院大楼7楼,床位35张,专科门诊位于门诊一楼东侧。
疾病治疗
常规疾病:内痔、外痔、混合痔,肛裂、肛周脓肿、肛瘘、肛窦炎、肛乳头肥大、肛门湿疹、肛门瘙痒、直肠前突,直肠粘膜脱垂等。
大肠炎性疾病:急慢性结直肠炎、溃疡性结直肠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
便秘: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出口梗阻型便秘(排便障碍型便秘)。
大肠肿瘤疾病:结直肠癌、结直肠息肉、结直肠其它肿瘤。
其它肛肠疾病: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等。
特色诊疗
1、中西医方法为病人提供综合治疗方案。
2、开展了专病专方、中医食疗、中药熏蒸、中药灌肠、穴位敷贴、穴位注射、艾灸、穴位贴敷、针刺热疗等中医特色疗法。
3、小切口技术。
4、其它“PPH”、“TST”、“挂线法”等微创无痛技术。
5、疼痛管理:使多数患者能在无痛或轻微疼痛的状态下度过术后恢复期。
医院科室电话簿急救:
眼科:—
儿科:—
骨科:—
外科:—
皮肤科:—
耳鼻喉:—
即报处:—
碎石科:—
肛肠科:—
口腔科:—
肝病科:—
疼痛科:—
国医堂:—
康复科:—
妇产科:—
心内科:—
神内科:—
呼吸内:—
肝胃科:—
放射科:—
糖尿病肾内科:—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