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是人类特有的疾病,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疾病有加重的趋势,这主要与人体的局部解剖密切相关。痔疮主要是直肠末端与肛门周围突起的血管团,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血管受到刺激或损伤则会引起便血。
如果经过各种检查已排除肠道疾病或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疾病,痔疮仍然出血时则应该考虑手术治疗,特别是经过口服止血药物或外用止血药物而仍然出血的患者需尽早手术治疗。通过手术结扎或注射治疗才能止血,否则会引起继发性失血性贫血,这在临床中并不少见。
案例列举
有一位27岁的小伙子,在门诊看病,当时他最主要的表现是面色口唇苍白,眼圈泛黑,给人第一印象即是贫血。经过仔细询问病史,年轻人说每日便鲜血已经超过半年,自己认为不是大病所以不愿就医,经化验其血红蛋白(血色素)只有2.7g/L,着实严重,已经形成了“失血性贫血”病。后来经过手术及后期补血药物治疗,现在早已恢复健康。这个典型案例就是要提醒广大患者,如果便血反复发作而又确诊为“痔疮出血”时,手术是必须的,这样才能达到根治的效果。
还有一种痔疮是以脱出为主的,即二度以上痔疮,比如说每次便后痔核脱出,无论是否便后能够自行回纳,均已给您的生活带来不便,影响了生活质量,从临床方面建议手术治疗。因为痔疮尤其是内痔是黏膜突起、血管扩张病变,当疾病逐渐发展时黏膜下方肌腱就会断裂。在腹压及直肠压双重作用下,患者便后即有肿物脱出。
当然,脱出的小则便后能自然回纳,如果时间拖得太久,肿物脱出的越大,那么也就难以回纳了。临床上凡脱出能自行回纳者称为Ⅱ期内痔,脱出不能回纳需用手托回者称为Ⅲ期内痔,如果久站或走路也脱出者称为Ⅳ期内痔。但无论哪种脱出型痔疮,用药是不能治愈的,必须通过手术切除过多的痔核,然后形成新创面才能根治。
尤其是当内痔脱出不能回纳时,人体肛门括约肌本能会“夹住”脱出的痔核,这时会形成内痔嵌顿(也就是“卡住”了痔核)。患者疼痛异常,甚至痔核会坏死出血,此时更需手术治疗。痔核脱出见下两图所示。
对于一些肛门周围仅有部分外痔隆起,平时不会疼痛、水肿或出血,大便也很正常,或者不会影响其正常工作生活,患者也可以保守治疗并观察疾病是否加重或者减轻,再决定手术时机。
为什么有的痔疮不能手术?案例列举
一位刚刚生完小孩10天的患者突然肛门疼痛,大便带血。患者来时,体质虚弱,动则大汗淋漓,行动缓慢,经检查诊断为混合痔嵌顿并伴有部分糜烂,当时医生考虑到患者产后身体虚弱,并不适于手术,所以给她开了中药坐浴并外用消肿的中药外敷,半个月后,患者打来电话告知她已经大大好转了并再三致谢。
这个病例只是想告诉大家,不是每位痔疮患者都能手术的,也就是说痔疮或肛肠手术都有适应证和禁忌证,应视具体情况而定。那么哪些患者不应该手术呢?
①
1
患有肝硬化的患者不宜手术,因为内痔静脉丛,汇集成直肠上静脉(痔上静脉),然后经肠系膜下静脉进入脾静脉并最终回流至门静脉,患有肝硬化的患者门静脉高压影响痔静脉回流,本身就会引起痔核高度扩张充血,手术不但效果差,而且术后很可能出血不止。
2
长期口服抗凝剂预防脑血栓或因心脏手术口服溶栓类药物的患者,痔疮出血概率高于正常人,暂不宜接受手术,如实在出血不止则应在内科医生的指导下停用抗凝剂至少1周方可手术,如实在不能停药,只宜保守治疗。
3
患有严重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肾衰竭、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症),或因某种原因长期口服激素的患者,均建议保守治疗为主。
4
癌症术后正在接受放、化疗的患者,由于患者白细胞减少或体质的极度虚弱不宜立即手术。
5
女性月经期间,因盆腔充血,手术会加重出血或因免疫力下降造成感染率升高,所以月经期间不宜手术;对于孕妇,从安全角度也不建议手术,一则怀孕早期可能由于麻药、抗生素的应用,会影响胎儿的发育,二则即使怀孕后期也可能会因为手术疼痛刺激引起宫缩导致早产。在哺乳期间,原则上也以保守治疗为宜,不必急于手术。
6
年老体衰,动则气喘,肺功能较差的或因各种疾病不能活动的患者,也建议保守治疗。
7
严重咳嗽、哮喘、腹泻均应在这些疾病控制后再行手术治疗。
建议凡是属于以上7条任何一条的患者为自身安全着想,无论何人推荐,都不要轻易接受手术治疗。
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