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病因讲解
症状表现
治疗手段
用药指南
护理知识
预防办法
饮食健康

于坚与时间同在

这是给「上下」做的以“时间”为主题的系列对话第一篇,多谢诗人于坚!有点长,有点晦涩,但是值得的。第一次和于坚联系,是他给《今天》杂志写的一组文章,也是被他的玄辩有点吓到。但看进去,进入他的世界,就有意思的。因为儿时的原因,诗人的听力不太好,他应该是有一个相对封闭独立的小世界。至少会少受些干扰吧。不像我家楼上,天天晚上把地板踩得咚咚响,我已经下单了一根28号的磨砂面哑光黑棒球棍,随时准备上去和他们sayHi。

为了采访,把能找到于坚的诗集和资料又翻了一遍。五一二大地震时他正和他的法文翻译和研究者魏简一起,听他接爸妈从巴黎打来的电话。魏简认识好几年了,和他聊过崔卫平和艾晓明,却从没聊过于坚,赶紧给他写邮件看有什么八卦,他原计划翻译于坚的《巨蹼》,可惜法国出版界也在萎缩,不了了之。希望不久能在《今天》杂志上刊发这首长诗。采访中碰到熟人交集,会激发出更多的人情乐趣来,同时加倍担心把事情搞砸。

最后,也感谢「上下」的殊殊和她的同事们,让我有机会做出这些不实用的采访。用于坚老师的一首短诗感谢这么晚了还看长文的人。

《我遇然想到》

我偶然想到……

这个夜晚他们在干什么

他们谁还活着谁已经死去

这时候我独自一人穿过高原

在巨大的星空下新月正在上升

(嘉峪关,于坚)

于坚:与时间同在

于坚,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二十岁开始写作,持续四十年。著有诗集、文集二十余种。曾获台湾《联合报》14届新诗奖、台湾《创世纪》诗杂志四十年诗歌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诗人奖、鲁迅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德语版诗选集《零档案》获德国亚非拉文学作品推广协会“Litprom”(GesellschaftzurF?rderungderLiteraturausAfrika,AsienundLateinamerikae.v.)主办的“感受世界”(Weltempf?nger)亚非拉优秀文学作品评选第一名等。

1、在长诗《飞行》中,您写道,“来自过去,在一条河流的时间中/我获得了基本的智慧”、“我是从死亡中向后退去的人”。这种时间上的向后、逆行,在诗歌中是不多见的时空哲学,您能否谈一下是什么样的生活经历和精神资源,让您有这样的哲学?

我以为时间有两种状态,“无时间”的时间和“有时间”的时间。“无时间”是普适的、无相的。“有时间”是当下的、片段的、具相的。在我看来,《易经》是一本时间之书,周易,“周的时间观”。“天地设味,而易行乎其中矣”。味就是相,易就是时间。“《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这就是时间的性质。“寂然不动”就是“无时间”的时间,“感而逐通”就是“有时间”的时间。“有时间”决定着“无时间”在当下的通,方向。没有当下的“有时间”,“无时间”也无从被感知。

有时间是人的时间,无时间是神的时间。

太极图是一幅时间之图,与钟表上的时间不同。阴与阳之易就是时间的运动。《象形字典》说,易,甲骨文像将一个有抓柄的器皿中的液体,倒入另一个没有抓柄的器皿中。《説文解字》说:易,蜥易,蝘蜓,守宮也,象形。《祕書》說:日月爲易。易这个字就是时间的状态。倒入,是转瞬即逝的。但倒入,也是不断被重复的。蜥易是一种四脚色,又名变色龙,真是绝妙的比喻。

过去可以是现在,现在可以是过去。“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过去是从开始到现在数,未来是从现在向过去数,“有时间”是时间之相,在场。“有时间”决定着无时间的方向。

语言可以说是时间之相。子曰“必也正名乎”,名的彰显或隐匿可以改变时间的方向。时间是人从世界中出来的结果,时间是一种作品。比如元亨利贞,元意味着开始、亨意味着通达(达需要审度方向,因此要占卜)利意味着和(完成、收获)、贞意味着正,止(守,守成。守正。)但是,在具体的相上,元亨利贞并非线性排列的,就具体事件来说,此相与彼相的元亨利贞并不一致,在彼是元的点上,此可能是贞。元亨利贞是时间的四种原始状态,来自大地的启发,“大块假我以文章”(李白),文章就是时间。

无时间是阳,有时间是阴。有时间是易,无时间是不易。在这种有时间与无时间的变化运动中,人类生生,生生之谓易。生生不仅是身的生生,也是生命如何在世的生生,语言的生生。生谁?谁被生下是“有时间”。不断重复的生生,是“无时间”。如果生生不生了,时间就终结了。

万物的时间是无时间,人的时间是有时间,人终有一死,“有”必死。人必须向无时间寻求永生,永生不是“有时间”,永生是通过“无时间”超越“有时间”之相的生。这种超越通过语言,语言即是有相的,有时间的,经验的,也是无相的,无时间的,先验的。所以杜甫说,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名是有时间的相,但是相可以进入无时间的无相。无时间的名就是匿名。千秋万岁名就是匿名。“作者之死”?(罗兰·巴特)

“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李白《春日宴桃花园序》)前句讲的是无时间,后句讲的是有时间。时间是逆旅,现在(有时间)总是在遭遇过去(无时间)中意识到自己的位置。时间是过客,人总是终有一死于每个当下的有时间。在汉语中,时间意识非常强大。时间一直是汉语诗歌的重要主题。孔子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曹孟德的《观沧海》李白的《春日宴桃花园序》、王勃的《滕王阁序》、张若虚的《春江花月》、苏轼的前后《赤壁赋》……都是以时间为主题的不朽杰作,我青年时代就深受影响。中国的建筑、栖居样式也是时间性的,土木结构不追求固若金汤,而是顺应自然的开始、成熟、持续和结局,暗示着“过客”。

在中国,时间是人之事。在西方,时间乃是上帝之事,时间等着最后的复活。人只能功利主义地抓住当下的有时间,唯物,做事。我记得有一次在日本,与东京大学一位教授谈起永恒,他揶揄道,永恒是什么,我们这里都不相信永恒,我发现谈论这个词已经相当过时、古旧。另一次在巴黎,一位法国诗人注意到我的诗里经常提到永恒,他很好奇,他说这个词在他们的诗歌里很陌生了。在西方,时间也许只是到了海德格尔才被真正地谈论。海德格尔惊世骇俗《存在与时间》引起巨大震动。我以为,粗糙地说,西方文化更重视空间,而中国文化更







































白癜风在那里能治好
北京治白癜风做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qsmrc.com/zzbx/40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