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让生活变得便捷,也让我们变得懒惰和贪婪,脱得太快,吹得太凉,喝得太冷,吃得太冰,再加上晚上不睡觉,白天睡不醒……这些消耗了我们身体中的阳气,导致了阳消阴长,于是城市里的宅男宅女们一个个体质孱弱,动不动就生病。
三伏天的由来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
按我国阴历气候规律,前人早有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头伏和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三伏”共三十天或四十天。
年的三伏天总共有40天,其中7月17日“入伏”,7月27日“中伏”,8月16日“末伏”,8月25日“出伏”。
初伏:7月17日(农历六月十四)至年7月26日(六月二十三)
中伏:7月27日(六月二十四)至年8月15日(七月十三)
末伏:8月16日(七月十四)至年8月25日(七月二十三)
昨天就是入伏的第一天,是一个逆转身体状况好机会哦。
中医理论中有“春夏养阳”的说法,特别是三伏天,是一年中人体体表气血最旺盛的时候,这时候治疗寒症虚证事半功倍,即所谓的“冬病夏治”。一年只有一次机会,请大家珍惜!是重中之重!
三伏天如何养生《黄帝内经》讲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并且潮湿闷热的日子,民间百姓说的“苦夏”就在此时。在这个时节要注意增加营养,食物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少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少饮酒、少抽烟。另外,要做好心理调节,要静心、安神、戒躁、息怒。三伏天,吃什么有句老话:“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伏天吃饺子、烙饼、面条的意思,除了夏收小麦之后粮食充足的喜悦之情以外,主要是提醒人们,夏天饮食不可太凑合,要经常慰问自己一下,多吃点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品。
因为夏天温度高,出汗多,会损失不少蛋白质氨基酸,更损失大量的B族维生素和钾、钠等矿物质,吃面更有利于补充营养。具体到吃什么,主要掌握四个要点:多酸多甘、补气去火、新鲜干净、补水养生。多酸多甘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
中医认为暑湿对脾非常不利,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并且,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山楂、菠萝、西瓜等。
“山楂汤消食健胃,活血化淤”材料:山楂15克,酸梅50克,生姜20克,炒麦芽20克,白菊花5克。做法:山楂、酸梅、生姜、炒麦芽加水煮软后放入白菊花,烧开后捞出菊花,再放入适量红糖,晾凉饮用,其他材料可以嚼食。补气去火炎炎夏日还容易使人火气上升,表现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这些症状在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夏日祛火的食物,上佳选择:薏仁、苦瓜、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食材。同时,牛奶性微寒,可以补水、滋阴、解热毒,也是“去火”良品。薏仁性微寒,还可以健脾养胃,清热利水,所以夏季可以多用薏米搭配其他养生食材煮汤,既可以补足水分,又能祛火健脾。
“薏米饮安心降火,健脾解暑”材料:炒麦芽20克,生姜20克,薏米30克,山药20克,菊花5克,枸杞15克,绿豆30克,红糖适量。做法:所有材料一同煮水,晾温后饮用即可。新鲜干净夏季人们常感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此时不妨吃些新鲜蔬果。新鲜蔬果纤维素和和糖分的含量丰富,不仅可以有效地补充人体必须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质也会让人久食而不厌。
胡萝卜、柠檬、苋菜是其中首选;时令的野菜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处。但要注意不要贪食生、冷或不洁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泻等。
“麦苗桃汁清热解暑、健脾利湿”材料:新鲜小麦苗克,桃子1个,蜂蜜适量。做法:将小麦苗洗净,剪成小段,放入料理机中,加适量水搅打成汁,过滤一下。桃子洗净榨汁,和榨好的麦苗汁混合均匀,加适量蜂蜜调味即成。
补水养生三伏天,人稍劳作或运动,就大量出汗,接着产生强烈的口渴感。因此,补水养生便成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
荷叶生于水中,是夏季降暑的好食材,用荷叶来煮粥是一个夏季很好的食疗方。粥类即能补充水分,也能快速提供能量,是不可多得的养生良品。
“荷叶茯苓粥清热补水,宁心安神”材料:荷叶1张(鲜、干均可),茯苓30克,酸枣仁15克,柏子仁15克,生姜20克,粳米或小米30克,红糖适量。做法:先将荷叶、酸枣仁、柏子仁、生姜煎汤去渣,把茯苓、洗净的粳米或小米加入药汤中,同煮为粥,出锅前加入白糖。三伏天,怎么锻炼“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是前人在长期锻炼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虽然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却也因人而异。对于老年人和体质较弱的人而言,一味强调“夏练三伏”不太适宜。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这样的气候条件,对人体健康有明显的不利影响。当最高气温在30到33℃时,老年人要减少运动量,时间以半个小时以内为宜。三伏天时,老年人要尽量减少活动量相对较大的锻炼,可以以静制动,做一些太极等相对和缓的锻炼,并保持充足的饮水;同时,身边还要存放一些人丹、十滴水、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常规的防暑药品。三伏天,穴位养生三伏天是“冬病夏治”好时候,这是中医观点提出来的理论,借助三伏天充足的阳气来将身体中的隐藏的寒气祛除,已达到活血通络,祛病养生的目的。
通常,中医常采用艾灸、敷贴等方式来驱寒养阳。这种借力使力的方法,通常可以达到以巧破千斤的功效,因此被自古流传下来。贴伏贴适合阳虚体质之人,再加上这种治疗方案,不像西药那样副作用明显,因而现在是广受欢迎。
贴伏贴的原理,就是要在自然界阳气最足之时,借助这个外力,通过阳性的药物贴敷在人体的相应穴位上,此时人体毛孔张开,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和吸收,从而将人体内的寒湿驱除,以达到治病的目的。
现在,许多拥医院都开展有贴三伏贴的业务,每年夏天前往贴伏贴的人络绎不绝,也足以说明它的疗效。您可以在本文后台写留言给小编,会有专业医生给您贴伏贴的建议。
“冬病夏治”治疗疾病涉及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小儿感冒等,以及一些虚寒性的疾病,如胃痛、关节炎、肾虚腰痛等。
推荐穴位天突穴具有宽胸理气、通利气道、降痰宣肺的功效。
心俞穴
心俞穴可以调理气血,疏通心脉,宁心安神。
肺俞穴具有调补肺气,补虚清热的功效。
膈俞穴具有理气宽胸,活血通脉的功效。推荐搭配穴位足三里具有健脾胃、助运化、调气血、扶正气、壮元阳、祛风邪及强身壮体益寿的作用。关元能调整膀胱的张力,提高机体免疫力,防病强身保健。气海能调整胃肠及肾的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肾俞具有补肾益精强健腰背、聪耳明目、壮骨健身、温阳散寒等强壮作用。三阴交能调整内分泌功能,女性生殖功能,调整心律,调整胰岛素分泌,预防生殖系统疾病。关于三伏贴的误区
误区一:能治百病:“三伏贴”对治疗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有特别疗效,并非能治百病。做之前,一定要提前找医生诊断,看是否适合做。孕妇、心脏病患者、阴虚火旺体质者、皮肤严重过敏的人都不适合“三伏贴”的治疗。
误区二:灸得越久越好:不少人觉得应该多贴上一阵子。其实这是不对的。贴得太久皮肤容易起泡、溃烂。
误区三:赶早不赶晚:其实“三伏贴”要在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就是中午最热的时候效果最好,所以可以选择上午10:30~11:30来做“三伏灸”,效果最佳。
专家同时提醒,敷药的当天以及次日不能吃生冷、海鲜、辛辣食物,还有易化脓食物,如牛肉、鸭、鹅、花生及其他煎炸食物,不洗冷水澡。另外别忘了坚持到贴完三伏。
三伏天,怕什么颈椎怕吹天气热自然很多家庭都长时间开着空调,颈椎对着空调吹,周围的软组织会产生病变,形成肌肉和皮下组织的慢性炎症,造成颈部持续痉挛、后背酸痛等后果。
建议室内空调温度不要低于25℃,肩背部不要直对着空调,如果温度不能自行调节,可以在肩上搭个披肩,晚上洗个热水澡。喝水怕快由于气温高,身体缺水速度也会加快,很多人习惯大口大口地喝水。如果喝水太快,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在肠内被吸收,使血液变稀、血量增加,心脏不好,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就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心肌梗死。因此,夏天喝水不能喝太快,要少量多次。每次只喝~毫升,身体吸收得更好,也不能贪凉,10℃以上的温水对身体最好。眼睛怕晒在烈日下,眼睛是最脆弱的器官。专家提醒,眼睛喜凉怕热,不注意防晒,很容易提前老化,并引发各类眼疾。如果要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外出,要做到以下几点:最好戴上太阳镜、帽子或打遮阳伞,太阳镜颜色以茶色、淡绿色防紫外线效果最佳。
可以多吃点养眼的食物,比如桂圆、山药、胡萝卜、红枣等。
夏天细菌繁殖快,尽量少用手揉眼睛。
流水洗脸,可减少眼睛疾病。
晨练怕早夏天天亮得早,不少人早早到公园去晨练,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使树木花草多的地方二氧化碳的浓度增高,对健康不利。夏季空气污染物在早晨6点前,烧煤和汽车尾气排放等产生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各种有害物质在空气中聚集较多,正是污染的高峰期,呼吸了这些污浊的空气对人体会产生有害的影响。因此,夏季晨练时间不宜早于6点。家里怕灰夏天闷热、湿度大,使得灰尘更容易附着在空气里,进入人的皮肤和体内。由于肉眼很难发现,人们常常疏于清理,它们长期漂浮在空气中,并大量附在物品表面,成为空气中尘螨及霉菌孢子的栖身地。这些脏东西会趁机进入呼吸系统,进而引发哮喘、鼻炎等多种疾病。建议夏天应增加清洁的次数,两三天打扫一次。肠胃怕凉夏天冰淇淋、冷饮、冰冻水果,吃起来那叫个爽!但夏季也是肠道疾病的高发期。
因此,这个季节少吃太凉的东西,尤其早晨起床时和晚上临睡前。为了及时给“肠胃”保暖,吃凉拌食物时,不妨加点姜或芥末,可以暖胃、杀菌。
三伏贴虽好
但是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操作哦
如果你懒得自己动手
那就跟小编医院吧
右下角给小编“写留言”
获取专业医生的指导
若想获得更多养生资讯及专家妙方,可看白癜风去哪里北京看白癜风好的医院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