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很多时候人们是分不清痔疮和便血的,觉得便血就是痔疮,痔疮就是会出现便血,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痔疮和便血究竟有何区别。
什么是便血
中医学又称便血为后血、下血、泻血或出血等。它既是一个独立的证候,又是多种疾病的一个常见症状。作为常见症状,主要涉及西医学内痔、肛裂、息肉以及消化道炎症、癌肿或损伤等。
便血诊断的注意事项
1、要分便血性状、出血方式、颜色和出血量
如内痔出血呈点滴状或喷射状,肛裂则是血附于粪便表面或手纸染血,出血量少;如出血较多,血液在肠腔内贮留,排出时可呈黑色、暗红色或有血块。
粘液血便、脓血便常提示大肠有炎症,多见于溃疡性结肠炎、痢疾、大肠息肉、阿米巴肠病等,亦可见于结肠癌。上消化道出血一般为柏油样黑便,但当出血量多。
少量便血一般来源于肛门及直肠、乙状结肠疾病,如内痔、肛裂、息肉、肿瘤等,大量便血多见于上消化道大出血、急性出血性坏死性结肠炎、大肠血管瘤、结肠血管扩张症以及痔术后继发性大出血等。
2、要问便血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不同疾病的便血有其各自的发病特点。内痔、肛裂常在大便后出血,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结肠憩室、阿米巴痢疾、结肠息肉病等常呈反复、间歇性少量便血,中晚期结肠直肠癌可为持续性少量便血。
上述病变的便血一般起病均较缓慢,持续时间较长。急性细菌性痢疾、出血性坏死性结肠炎、肠套叠等便血起病均较急。
3、要考虑伴发症状
便血的伴发症状对其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如痢疾、直肠炎症、直肠癌等便血常伴有肛门下坠、里急后重;内痔、息肉便血则无肛门疼痛;肛裂则伴有肛门疼痛及便秘;肛门直肠损伤造成的便血在近期有注射或手术病史;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常伴腹泻、左下腹隐痛;出血性坏死性结肠炎、肠套叠伴有剧烈的腹痛。细菌性痢疾、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阿米巴肠病多起病急,伴有发热、腹痛。
4、忌不辨证候
中医临床遣方用药离不开辨证,而便血的性状、颜色和量是中医辨证的主要依据。如《证治汇补》曰:"纯下清血者,风也;色如烟尘者,湿也;色暗者,寒也;鲜红者,热也。"故便血色鲜红,为肠风下血;便血晦暗不鲜,为脏毒;大便下血量多色淡,多为气虚失摄;下血量少、血色深红、便难、腰酸者,属肝肾阴虚。
由上可知,便血并不一定就是痔疮,导致便血的疾病有很多,只有通过检查明确病因后,才好针对性治疗。
医院是一医院,医院坐落于渝北区新牌坊龙华大道起点,新南路十字路口旁,现占地35亩,绿化面积达60%,医疗业务用房约平方米,医院于年正式建成并对外营业。医院医院发展而来。
妇产科、肛肠科、普外科是医院重点科室,兼具发展耳鼻咽喉科、儿科、内科、泌尿科、中医科、麻醉科、检验科、放射科等十余个临床、医技科室,以诊断和治疗常见病、多发病为主。
健康-咨询
治疗白癜风哪家比较好白癜风复发怎么治疗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