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鼻炎
艾灸对于鼻炎方面的疾病有不错的治疗效果,包括过敏性鼻炎、鼻窦炎、急性鼻炎、慢性鼻炎、干酪性鼻炎、肥厚性鼻炎、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等,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治疗。艾灸治疗鼻炎的方法具体是怎样的呢?艾灸治疗鼻炎会不会有什么副作用呢?下面就来介绍下艾灸治疗鼻炎的手法以及原理。
取穴:迎香、鼻梁,印堂、攒竹、阳白、太阳、肺俞。
方法:治疗鼻炎不可能用艾灸盒艾灸,因为灸盒太大,扣不住这些脸上的穴位,所以艾灸面部,最好就是用手拿着艾条艾灸,尽量感觉热,这样效果好,从迎香开始艾灸,双侧,每侧艾灸时,迎香的部位多停留一会,感觉大热的时候,移到鼻梁,来回几个回合,感觉大热移动到印堂,多停留一会,感觉大热移到攒竹、阳白、太阳,面部艾灸下来大约是30分钟到1个小时。肺俞穴艾灸可以用艾灸贴对准穴位进行艾灸,时间大约在10分钟左右。很多人艾灸治疗鼻炎不方便加上肺俞,因为肺俞在背部,用艾灸贴就会方便很多。却不知肺俞在治疗鼻炎方面功不可没。我们都知道,肺主皮毛,“皮毛”为一身之表,包括汗腺、皮肤与毛发等组织,有分泌汗液、润泽皮肤、调节呼吸和抵御外邪之功能,是人体抵抗外邪的屏障。
肺通过其宣发作用能将卫气和气血津液输布全身,温养肌腠皮毛,以维持其正常生理功能。可见皮毛的功能是受肺气支配的,所以说“肺主皮毛”,“皮毛者,肺之合”(《素问?咳论》),“肺主一身之皮毛,在治疗鼻炎和外感的时候,肺俞穴,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用艾灸治疗鼻炎,灸后鼻腔内白细胞明显降低,对免疫球蛋白有双向调节的作用,可以很快改善机体的免疫力。
所以,在治疗鼻炎和感冒的时候,除上述穴位外最好加上肺俞穴。肺俞穴: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第三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心肺、破气机。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肺经及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肺结核等。鼻子是我们呼吸道的喉舌,鼻子不通畅呼吸就不会畅快。
主治:咳嗽,气喘,吐血,骨蒸,潮热,盗汗,鼻塞。
1、一定要艾灸40天,时期每10天休息一次,除此每天都要仔细灸。
2、迎香、印堂、太阳、鼻梁骨、眉骨、两个肺俞、关元、神阙。这几个穴位必需仔细灸。
3、关于过敏性鼻炎,神阙的功绩甚至大于关元,过敏性鼻炎必灸之穴。
4、40天医治时期,绝不可喝冰的、吃冰的的东西。
5、患者无论男女,医治时期相对不可行房事、手淫,单教师写了很多文章,但都没有提到这一点,这一点恰恰是最最重要的,有的人延续灸了3个月都没有好的效果,在下直觉以为他(她)没有做到这点。对西医又进一步看法,就晓得这点的重要性了。
6、医治时期,留意保暖,而且三餐要全,不可熬夜、不吃早饭。
7、假如你选择了艾灸,却没有做到以上的几点,那是由于你病的还不够严重、你花的冤枉钱还不够多、你还觉得不够绝望,等你再苦楚几年,回头再来看,也许你就能仔细做到了。
艾灸的禁忌性: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1
肥胖
艾灸减肥的穴位有哪些?遗传、内分泌功能紊乱、营养过剩,运动减少和错误的饮食方式是造成身体肥胖的主要原因。单纯性肥胖一般是指除了前两种因素以外的肥胖,大多数肥胖者属于此类。一般女性脂肪占体重的22%左右,多分布在乳房、腹部、臀部和大腿。艾灸刺激穴位,调整全身经络气血、脏腑功能的平衡,促进胃肠蠕动、减少脂肪的吸收、增加其排泄、达到瘦身功效。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艾灸减肥的穴位有哪些。
一、单纯性肥胖减肥取穴:
1、大椎。定位:第七颈椎棘突下。主治:清热凉血,消炎解毒,对血燥瘀络不通或血液过于粘稠,而造成面部疾患有卓效。
2、腰阳关。定位:第四腰椎棘突下。主治:妇科月经失调,内分泌不平衡,臂部过于肥大及男阳痿、遗精等。
3、中脘。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四寸。主治:可增强胃地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能力,还可治疗胃痛、胃酸、哎吐等。
4、关元。定位:脐下三寸。具有强壮和保健身体作用,可增强腹部肌纤维的弹性,可调节女性内分泌平衡,治疗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等。
5、居髎。定位:在髋部,当髋前上棘于股骨大转子凸点连线的中点处。主治:对臂部和大腿部深层脂肪代谢有促进作用,可提高肌纤维的活力,同时要治疗腰痛和下肢痿痹。
操作:使用艾灸仪或艾绒作用在以上穴位上,艾灸时间:10分钟左右/次,每天或隔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
二、实胖型减肥取穴:
1、关元。定位:脐下三寸。具有强壮和保健身体作用,可增强腹部肌纤维的弹性,可调节女性内分泌平衡,治疗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等。
2、大横。定位:肚脐各旁开四寸。主治:便泌、泄泻、腹痛
3、脾俞。定位:第九胸椎棘突下,各旁开1.5寸。可增强肌体对营养的吸收能力,使新陈代谢的机能旺盛,促进血液循环的加快和造血机能的提高。同时对腹胀、便血、哎吐、水肿等有效。
4、三阴交。定位:在内踝上三寸,胫骨内侧后缘。可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对内分泌失调而出现的各种症状,均有平衡作用,是女性的常用穴,对月经不调、带下、不孕、遗精、阳痿等有效。
5、丰隆。定位: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二横指(中指)处。内与条口相平,当外膝眼(犊鼻)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主治:气逆,喉痹卒暗,狂癫,足不收,胫枯,胸腹痛,呕吐,便秘,脚气,厥头痛,眩晕,烦心,面浮肿,四肢肿,身重,经久闭,忽大崩,妇人心痛,诸痰为病,头风喘嗽,大小便涩难。
操作:使用艾灸贴作用在以上穴位上,艾灸时间:10分钟左右/次,每天或隔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
1
痛经
痛经怎么办?如何缓解痛经?痛经是妇女常见的烦恼,而如何解决痛经的问题呢?痛经可以采取艾灸的方法治疗,艾灸治疗不同类型的痛经,针对不同原因所引起的痛经对症治疗,可以更好的解决女性的痛经问题,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
妇女每逢经期或行经前,小腹部疼痛,甚至剧烈难忍者,称为痛经。痛经是由于子宫平滑肌剧烈收缩痉挛所致。初起有下腹部胀气、紧束、怕冷、下坠、隐痛等症状,随后有阵发性的剧烈小腹痛,甚者伴有恶心呕吐、寒战表现。
艾灸治痛经,主要针对女子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痛经。治疗前,首先要诊断明确,然后对症治疗。按经络循行线路准确取其主穴和配穴,再进行施灸。
主穴:
关元在脐下3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处,即是此穴。气海在下腹部正中线上,当脐下1.5寸处。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
配穴:次髎、中髎、天枢、归来、曲骨。
治疗时,病人首先选取仰卧位,点燃艾灸贴,贴在穴位处,以局部皮肤有灼热感为度。然后改俯卧位,同法灸治背面的次髎或中髎穴。每天进行一次。穴位的选取,一般主穴每天使用。但配穴可每天轮换选取2~3个。选择治疗时间一般在月经来潮前数日开始,到月经干净后数日。
艾灸治痛经是通过艾叶的特有气味与温热的刺激,来调整体内机能,达到缓解子宫肌肉反射性痉挛、解痉活血通络止痛的目的。这就是中医所说的“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艾灸治疗不同类型的痛经:
1.气滞血瘀型
经来小腹胀痛。或阵发性绞痛难忍,坐卧不安,恶心呕吐,肢冷汗出,甚或昏厥。或经前胸胁、乳房胀痛,烦躁易怒。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块,块出痛减,或有膜样物排出后疼痛缓解。舌质紫黯或舌尖边有瘀斑,苔薄白,脉弦细或弦滑。
艾灸治疗痛经原理:理气活血,化瘀止痛。
2.寒凝胞中型
经行小腹冷痛或绞痛。得热则痛减。月经推后,经量少,经色黯,有小血块。面青唇白,形寒肢冷,便溏。舌质青紫,苔白,脉沉紧。
艾灸治疗痛经原理: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3.湿热下注型
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拒按,伴腰骶胀痛。多为平时下腹胀痛不适,经期加剧,或有低热起伏或小腹灼热感,白带较多,色黄质稠,有臭气。舌质红、苔黄或腻,脉弦数。
艾灸治疗痛经原理: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4.气血虚弱型
经时或经后小腹绵绵作痛,或小腹及阴部空坠、喜按。或月经推后,经量少,经色淡,质稀。面色自光白无华,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弱。
艾灸治疗痛经原理:补气养血,调经止痛。
5.肝肾不足型
经水将净或经后小腹绵绵作痛,腰膝酸软。月经后推,经色淡黯量少,质稀薄,或头晕耳鸣,或潮热,眼眶黯。舌质红少苔,脉细弱。
艾灸治疗痛经原理:补气养血,调经止痛。滋肾养肝止痛。
痛经与精神因素关系很大,故必须调节情志配合治疗。同时经期注意适寒温,节生冷。不少痛经治愈后,由于七情内伤,或生活失调,可再复发。
哪医院治白癜风比较好山东最好的白癜风医院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